国
宝冷知识全集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宝是中国无形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国宝不仅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还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人们对国宝进行了解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冷知识让人大吃一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国宝的冷知识,让您对它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1、镇馆之宝——周瑜铜像
周瑜铜像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青铜铸造的雕像保存完好,旁边镶嵌的19颗瑰丽明珠,每一颗都价值不菲。不过,您可知道,这尊周瑜铜像并不是原尊,而是经过修复和拼凑后的结果。原尊周瑜铜像在明代被毁于战火中,现在故宫里展出的是清代的复制品,由四位文人所合法重鉴并题词。
2、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是中国古代皇室朝廷用作龙袍上的图案,是皇帝的象征。尽管五爪金龙非常神圣,其制作却非常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工匠和人力资源。然而,您可能不知道,五爪金龙的制作并不是皇帝发起的,而是由一位德国工匠于清朝末年创作的。这位德国工匠名叫海涅,他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技术,成功地制作了中国的五爪金龙。
3、总统府瓷瓶
总统府瓷瓶是中国的一件明代国宝级文物,造型古朴优美,釉彩绚丽多彩。这件瓷瓶曾经被美国白宫展出,为了防止出现不测,美国政府甚至派专人保护它。而这件瓷瓶的冷知识是,它实际上并不是原件。在清朝,总统府瓷瓶曾被故宫博物院升级为二级文物,然而在1931年,故宫负责人却不知道该瓷瓶还在总统府的陈列厅之中,于是误备了一件同样形似、例从清时的瓷瓶,导致此时的总统府瓷瓶已被置换了原物。
4、鼎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礼器,通常以三足形式呈现,属于重要祭祀用具。鼎的制作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只有富贵人家或王侯才能够制造和拥有。然而,您可能不知道,鼎的实际用途并非是用来祭祀的。事实上,古代的鼎主要是用于烹调、酿造食品等功能,也常常用作敬奉客人的饮器。在人们没有餐桌和椅子的时代,鼎是重要的饮食用具。
5、黄金面具
黄金面具是中国出土的一件金器,属于大墓主人的墓葬饰品。据考证,这件黄金面具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它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现代技术仍无法解开许多秘密。而这件黄金面具的冷知识是,它周围环绕有3个孩童的胡子。对此,考古学家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面具身份的象征;另外一种则是由于黄金面具是出现在暴发户的墓葬中,说明这可能是一个富翁的豪奢之作,所以采用与众不同的设计。
以上就是国宝的部分冷知识,古人云:“物以稀为贵”,这也是国宝珍贵之所在。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这些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把它们作为文化和国家的怀抱,传承至千年,永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