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和其他物种,缺个严格的生活方式,比如时髦的食物、运动、地球的旋转和流水。当一个人采用这些举措,健康通常会改善。”这可能听起来像是一位瑜伽老师在教授体式,或者是一位健康专家在推销某个新兴的健身计划。但实际上,这些话来自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神经科学。
研究表明,与整体健身和饮食相比,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表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更大。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靠自我节奏来维持生理和行为的顺畅,并且这种节奏遵循一个约24小时的日循环规律,被称为“生物钟”。
生物钟是通过我们的视网膜感知日照来调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受到昏暗光照的影响,可能会感到困倦,而当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白天阳光的照耀时,我们的身体则会感到更清醒。这些信号触发了我们大脑中的生物钟,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和基因表达变化,进而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免疫力、心血管功能、认知和情绪。
不过,生物钟的节奏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是处于不同的环境光照下、时差的影响,以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这种干扰可能导致生物钟出现偏移,产生一些不适和健康问题,比如失眠、消化不良、焦虑、抑郁、肥胖、糖尿病等。
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以及智力、情绪状态的平衡,我们应该尽量遵循自然的生物钟节律,而不是强行适应不自然的生活节奏。具体而言,这意味着我们应该:
1. 保持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包括醒来、吃饭、锻炼、学习、休息和睡觉等,尽量避免频繁的节奏变化。
2. 注意灯光的质量和强度,尽量避免在晚上长时间接触蓝光或过亮的光源,而在晚上最好使用黄色或红色的光照明。
3. 食用健康、均衡、适口的食物,尤其是少吃过油、过甜、过咸的食品,以防止胃肠不适和代谢问题。
4. 适度运动,但不要过度劳累。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延缓衰老和疾病风险。
5. 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尽量避免过度疲劳、压力、负面情绪和社交孤立。
总之,生物钟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节律系统,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关注自己的节奏,倾听自己的身心需求,尽量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逆着潮流而行,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