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尘封百年的历史冷知识,绝对让你大吃一惊
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十条冷知识,颠覆历史观,就算是老师也未必知道
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非常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的圆明园路16号,毗邻颐和园和北京大学。它占地达350公顷,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历史上圆明园被外敌烧毁的悲惨命运,也影响到了完整性。 圆明园是清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推行园林建设政策的产物,植被和建筑的装饰都非常具有特色。据说,圆明园的建设工程历时49年,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方面考虑,园林建设上却非常讲究。河流、湖泊、林木、人工石山构成了形态各异、景色迥异的50多个自然景观或建筑景观,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园林。 圆明园的设施和建筑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建筑当数“半天雨山房”。这座建筑依山而建,建筑群集聚在一个流水绕脚的湖畔。它的建筑设计既注重功能的实现,又处理了建筑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它将自然山水与人工湖泊、岩群巧妙结合,将漩涡、喷水口、流水声融为一体,形成了南方水乡的景致。这座建筑被誉为清朝乾隆时期园林建筑之最。另外,还有天桥、引水道、铜牛、铜马、长廊、花坛等园林景观,区别于以往的园林建筑,圆明园更加注重细节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然而在1860年,圆明园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肆意破坏。当时英法联军在进攻北京城的过程中,不顾中国政府的抗议,闯入圆明园进行掠夺,一座大型的“西洋建筑”——“泰尼美庄园”被建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园内的花坛、石桥、假山、建筑都被毁坏或带回欧洲,许多贵重的文物被抢走。接下来的20年中,亚历山大·巴洛维奇·鲍尔收集到大量圆明园景物,组织了11批宝石、邮票、药品、装饰品、宫殿和古代书籍等文物进行拍卖,一批批的珍宝被卖到了世界各地。通过近百年的时空穿梭,一些宝贵文物最终找到了回归祖国的路。 圆明园的遭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文化惨案,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尊严受到带来的威胁。在今天,圆明园重建的任务依然没有完成,它的古迹虽然大量受损,但花坛、建筑、玉石雕刻等珍品有些得到了修复与重建。 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圆明园是具有世界性价值的,它拥有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和启迪人心的园林文化,被誉为“东方园林艺术的极品”。如果能够按照原貌修复圆明园,在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笔,也是对历史传承的一种方式。
最后,尊重历史文化、珍惜历史文物,维护文化的优越性永远是我们应该做的。
圆明园冷知识 臣妾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