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华冷知识》是一部描写中国文化大革命时代的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军队文艺宣传队中成长的故事。虽然电影中许多情节与细节都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和考验,但有些冷知识却只能由观众自己去挖掘和发掘。下面就来分享一些《芳华冷知识》。
一、文艺宣传队并非都在军中
电影中的文艺宣传队是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但其实文艺宣传队并不只在军中存在。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宣传文化的重要性,很多地方和单位都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它们的宗旨是通过歌舞、诗歌、表演等形式宣传党的思想和文化政策。因此,文艺宣传队也常常在城市、乡村、工厂等场所活动。
二、文艺宣传队的选择和待遇
文艺宣传队中,成员的选拔并不是简单地投简历就可通过面试,而是需要经过中央文艺院等机构的审核和考试。成员的年龄往往在17-25岁之间,有些还消过极左派。被选中的成员可以享受相对优渥的待遇,有定期的表演演出机会,还有生活、餐饮保障。此外,还有奖金和荣誉等额外的激励。
三、《团结就是力量》的起源
电影中的《团结就是力量》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歌曲,经常被人们传唱和演奏。这首歌的作者是曾任中央文艺院作家组组长、原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张天翼。据说,张天翼在当时为了写这首歌曲,竟然放弃了一张去看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的机票,返程回到北京。这首歌曲通过演出和广播,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之一。
四、文艺宣传队中的养猪事业
电影《芳华》中的养猪事业,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场景,但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况。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经济困难,许多文艺宣传队都开始探索自力更生的生存方式。有的成员和当地养殖场合作,养猪、养鸡等,用自己的双手换吃的、养自己。这种养殖经验对于当时物质匮乏的年轻人来说,不光是补充营养的手段,也培养了一种自力更生、勤劳创造的精神。
五、文艺宣传队与其他单位的“歌舞大赛”
电影中描绘了文艺宣传队内部的歌舞比赛,而实际上,当时团体之间的歌舞比赛也是一种普遍的活动。不仅是军队文艺宣传队、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厂、学校、乡村、社区等组织也都组织过着类似的比赛。通过这些比赛,团队之间可以加深了解,也可以通过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和水平。
电影《芳华》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文革时期的影片,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些启示和思考。对于那个年代中,我们多了一些了解;对于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多了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