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正青春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几个冷知识 你知道吗
睡觉时,消耗的卡路里比看电视时还要高 我人傻了
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涌现和新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这场历史翻天覆地的运动,我们所知甚多,但除了已知晓的历史片段,还存在很多冷知识,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一下,领略五四运动中的趣闻小事。 第一件冷知识是五四运动的始作俑者并非陈独秀,而是鲁迅。当太原学生向《新青年》发起声援时,为了支持学生,鲁迅在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狂人日记》的文章,该文章赢得了广泛欢迎,成为资产阶级文化改良运动的先驱。正是这篇文章激发了更多的知识分子和青年投身到五四运动中去。 第二件事情与北京大学有关。在五四运动前,北京大学曾是保守的“洋务派”掌控下的学府,而五四运动的爆发也是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但你知道吗?在五四运动之前,北京大学的校歌是英文歌曲《这是我们珍爱的大学》。而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北京大学学生自己创作了一首新的校歌,名为《北大之春》,以表达新时代中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 第三个冷知识涉及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位女子。她叫唐瑞珍,是当时著名的学生领袖和教育家。她是一位实干家,积极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和提升妇女地位,曾设立了一家托儿所和一所封建制度下第一家女子学校。她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位取得硕士学位的女博士,可见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影响力之大。 第四件事情是关于“五四”这个名称的。我们都知道五四是五月四日的简称,但究竟是为什么选在这一天呢?原来五月四日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当时学生罢课和反日游行的行动龟缩到这一天。直到1939年,陈毅提出把“五四”称为“青年节”,才成为一种习惯,后来正式立为“五四青年节”。 第五个冷知识则是一桩外交丑闻。当时北京的欧洲使馆区是西方大国顺应自己的利益在北京租借领事馆所建立的占地很广的特区。五四运动期间,由于学生们游行抗议反日,很多中途会经过使馆区,然而驻中国的外交官则并不支持中国学生的主张,他们尽量避免学生穿过使馆区。甚至,一些外交官还制造假消息散布给中国学生,企图破坏学生组织和抗议运动。 总之,以上五个冷知识或许比我们过去了解的“五四”多几分深意,且为我们了解历史的多维面提供了切入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五四运动”这个表面的历史事件上,也要通过那些低说提起的小细节,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脉动和丰富的文化载体。
五四正青春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几个冷知识 你知道吗
知识 五四冷
上一篇:淮海冷知识 下一篇:17173 冷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