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王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天坛建于1420年,是明朝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的代表,天坛有许多冷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1. 天坛的建筑示意图是“四平八稳” 天坛建筑示意图是“四平八稳”。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人相信“天圆地方”,并且以方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上。因此,天坛的建筑平面图是一个四方形,又分为内、外两处,外圈为长方形(北方人口词中称“田”),内圈为圆形(南方人口词称“天”),从而形成了示意图的“四平八稳”结构。
2. 天坛内圈几何造型的神秘 天坛的内圈为一个圆形,长达38米,看上去简单明了。然而,在第一次翻修中,专家们惊奇的发现,在这个圆形的几何造型上,存在着神秘而莫测的秘密。 不知为何,在天坛内圈圆形上,每一个方向都能够构成一个神奇的几何图形。例如:东西方向分别为正方形和十字形,南北方向分别为鱼形和耳形等等。 专家们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天坛建造时设计师有意留下的神秘图形,包含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的理解和崇拜。
3. 天坛奉祀仪式的排列顺序 天坛的奉祀仪式具有非常严格的排列顺序。在明代,皇帝祭天时必须完成九次磕头和九次叩拜礼仪,并进行九个步骤:
1. 抚琴奏乐——进入祭祀状态。
2. 升阶行礼——代表皇帝祷告天地之间的阶级关系。
3. 进入皇穹宇——通向天的圣地。
4. 报告皇帝名号——告诉神灵身份和目的。
5. 剩下3次磕头和3次叩拜——代表皇帝对天地发的敬畏之情。
6. 献祭品——颁布诏书,祭天后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7. 下拜——感受天地神灵的力量和祝福。
8. 避位行礼——恭敬地离开祭台。
9. 下殿——离开王庙。
4. 天坛的环保设计 天坛的环保设计可以说古代设计中最为显著的创新之一!由于自然风声和又如春雨一般的声音具有“自然洗涤”的功能,天坛的设计者将
9.18米高的祈年殿借助自然环境形成鸣笛声,消音过滤空气,大大改善了周围的环境状况。
此外,在每一年的冬至使用东西交会的立柱投影来确定冬至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天坛的设计者们非常注重环保,也非常懂得利用自然。 天坛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它的极致设计上,更是人文与环保的完美结合。如果你有机会到北京,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最中国的景点,来与古代宏伟的建筑和历史庄严的仪式亲近。

天坛 知识
上一篇:潘凤冷知识 下一篇:篮坛舌战冷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