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主题党课演讲比赛,尽显我局党员风采
松江发布百场党课,启动党史知识挑战赛
以党史党课冷知识为标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随着党史党课的开展和党史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程和伟大成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冷门、陌生的党史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太为人熟知,却也代表了党的历史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将以党史党课中的一些冷知识为标题,介绍这些知识的背景、意义和影响。
1. “四·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前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 “四·二八”指的是1931年4月28日,在中国长春市发生的一起政治事件。当时,日本军队在长春周围部署兵力,要求中方缴枪并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益。但是,中国方面并未同意,而日本军队随即开始了对长春的攻击,并迅速占领了长春,导致“四·二八”事变爆发。 “四·二八”被认为是中国国共合作的一个转折点。事变后,国民政府与中共的合作关系逐渐疏远,中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游击战争,而日本也以“四·二八”事变为契机,加紧了其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因此,“四·二八”事变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历史角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三三制”选举:全国范围内首次多党制选举 “三三制”选举指的是1980年中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和地方人大代表选举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较早推行多党制的一种尝试。具体而言,这种选举方式要求每个参选代表必须得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党派(并包括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等)提名,然后获得选民的选票方能当选。 “三三制”选举被认为是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一次探索,也开创了多党制选举的先河。虽然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它为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并为今天的选举制度改革提供了历史借鉴。
3. “皖南事变”:1927年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 “皖南事变”指的是1927年中国南京和安徽一带的一场政治事件。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在军事上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国共双方的矛盾渐渐加深。最终,在1927年3月21日,江苏安徽的国民革命军在独立团司令陈绍明的领导下发动了“皖南事变”,将原本与共产党合作的提督陈炯明宣布为叛徒,并逮捕了一些共产党员。 “皖南事变”被认为是国共合作关系破裂的标志。事变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合作逐渐疏远,国共军队分道扬镳,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土地革命时期。虽然“皖南事变”为中国的革命进程带来挫折和不利因素,但是,也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独立、完整的革命道路提供了有力动力。
4. “二·二八”事件:台湾未解之谜 “二·二八”指的是1947年2月28日,在当时的台湾发生的一次政治事件。当时,一名台湾大学生因涉嫌违反管制令而被警察扣押并且殴打致死。此事引发了台湾各地的群众愤怒,被称为“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在台湾的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一直是台湾研究的重要话题。但是,“二·二八事件”本身的性质和真相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许多历史学者和政治人物都对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了解“二·二八事件”对于理解台湾历史和台海关系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党史党课中,这些冷知识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是它们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却不容忽视。正是这些背景、意义和影响,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步路程提供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传承党史党课中的冷知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时代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PPT